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犀利姐”傅莹一针见血谈“大国博弈”

傅莹 亚当斯密经济学 2021-09-07

· 全文共 2836 字,阅读时长约 7 分钟

· 本文内容改写自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原标题《新冠疫情后的中美关系》










文/傅莹


- 亚当斯密经济学推荐 -

傅莹是中国外交舞台上一位重量级人物,以风度、睿智和理性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她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认知能力使她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性人物:她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蒙古族)、驻大国女大使,以善于沟通著称。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的父亲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曾官至新中国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2020 年 2 月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她用“傅莹质问”引爆网络,她质问美国众议长佩洛西,“你真的认为民主制度如此脆弱,会受到华为这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威胁吗?

△在第 56 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傅莹向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提问

1、中国与美国“一进一退”:中国把握住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势而为,坚持改革开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美国却沉醉于“历史的终结”和单极秩序,力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模式改造其他国家,发动了多场战争,陷入霸权的自我消耗;对资本的扩张缺乏有效管理,导致 2008 年金融危机;美国国内分配不均使得中低阶层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分歧扩大;特朗普政府放弃自由主义国际政策,大搞保守主义和本国优先,“灯塔效应”也变得黯淡

2、美国的抗疫表现令世人惊诧:美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这场“全球大流行病”的新“震中”。此番疫情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第三次改变世界议程的重大事件前两次分别是 2001 年的“9·11”事件和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一次,美国完全没有体现出发挥领导作用的意愿和能力,还试图阻碍合作、制造对抗,令世人惊诧。《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文章《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刺激了中国民众的痛苦记。特朗普政府为了转嫁防疫不力的责任、保选情,采取“推责中国”的策略

3、美国加速与中国脱钩:特朗普政府没有因为疫情而放松对中国的打压,美行政部门颁布针对华为的贸易和出口新规,限制进而准备封锁华为获得美方软件、硬件的产品供应,同时将更多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由此可以看出,美加大推动与中方的科技、产业“脱钩”力度。美国国会通过《 2019 台北法案》等新的干涉中国内政的立法。加之中美航线联系、人员交流等均因疫情而萎缩,这些都在事实上加快“人文脱钩”的步伐。4、两国民众互不信任:两国关系的急剧恶化对民意产生了负面的塑造作用,愤恨、敌视情绪迅速扩大。美国皮尤研究中心 2020 年 3 月 3 日至 29 日对 1000 名美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6% 的人对中国持负面态度,这是自该中心 2005 年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以来最为消极的评价。在哈里斯民调中心 4 月在全美开展的调查中,90% 的共和党人、67% 的民主党人认为中国应该为疫情的扩散负责。中国国内虽然没有民调机构进行此类调查,但从网络空间的大量评论和媒体声调看,民众对美国朝野疑华反华言行十分反感,负面情绪和不信任感也达到了建交以来的高点。

5、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美国“战略方针”中提出“有原则的现实主义”(principled realism)概念,成为阐述对华战略的关键词。“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更像是“以实力求和平”的里根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杂糅。近些年美有学者倡导“进攻性现实主义”,其基本判断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注定了大国竞争的悲剧宿命,主张以进攻的思维和行动提防对手、捍卫霸权。 6、制度和价值观之争:新冠疫情之前,西方思想界已经开始担心,中国作为非西式民主制度国家的成功,会带来稀释西方价值观号召力的效应。在美战略界看来,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对美国现实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挑战,更是对美国的制度稳定和价值输出的威胁,这是更具深层意义的挑战7、比贸易战更重要的是舆论战:在舆论战方面,美方经验丰富,有话语优势,在国际舆论场上有传统影响力。而中国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信息库和舆论场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关于中国的一手信息对美国和国际社会的通达度一直不够充分。打舆论战需要设计一个简单清晰、能直击人心的主题词,美国对华舆论战关键词就是“中国不可信”。换言之,就是改变中国的“人设”,贴上“不诚实”“不守信”的标签

8、警惕“去中国化”:美国战略考量中的理想目标是,通过重修规则、重定标准、重立区域贸易集团、改造国际机制、关键技术和产业“脱钩”等做法,借“去全球化”实现“去中国化”。美方少数政客主张利用金融霸权压制中国,尽管滥用金融工具会对美国家信誉和美元信用造成伤害,但已不能完全排除这个选项。一旦中美滑向局部乃至全面“脱钩”,美对华采取极端行为的顾忌就会减少,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难度也会增加。9、疫情是催化剂和加速器:许多学者将新冠疫情视为战后世界历史的一道分水岭,认为它给人类带来的冲击不仅是心理上的,也是物质上的。但是目前看,它带来的变化并非颠覆性的,而是在产生催化剂和加速度的效果,全面加快和深化了已经出现的趋势。10、其他国家不愿意站队:“第三方力量”普遍不希望中美关系紧张到导致世界发生大分化的地步,各国也因与中美都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不想在两国之间做选择。但是,如果中美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冲突,许多国家在缺乏来自中国的利益和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即便不主动选择美国,也很难选择支持中国。11、历史人物的作用:需要认识到的是,历史人物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看今天的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不能低估一些政客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刻意误读、误判中国和由此可能对两国关系带来的伤害,甚至会让两国关系一时偏离正确轨道。但是,我们也不必高估他们改变历史潮流的能力。

12、中美关系呈螺旋式下降:中美关系在螺旋下降的循环中,步入两国建交以来十分困难的阶段。两国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碰撞明显加快了这个进程,目前的状态恐怕还不是最低谷。中美两国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抑或是最重要选择是,未来将是继续在同一个全球体系内解决彼此分歧,还是分道扬镳剥离成为两个相对独立且又彼此连接的体系,各行其是。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那也就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和现存体系的裂解

13、明确站位、大胆博弈:中美关系的更新和调整,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艰难博弈过程,好的结果是不可能求来的,只能通过艰苦斗争、大胆博弈和主动协调来赢取。在现阶段的中美博弈中,中方需要更多地从积极的角度发挥引领作用,尽可能多地注入理性和务实的成分。可以考虑主动进取,主动出牌,推动在关键领域开拓坦诚对话,彼此真正倾听,切实解决双方的合理关切,累积经验和条件
对中方而言,如何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进程不被打断,是摆在 21 世纪历程途中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